氢能与传统的油气产业链关系十分紧密,与石油石化行业高度契合,在氢能产业发展上,油气企业具备强大的制氢能力、成熟的能源安全管理的经验、全面的网络站点体系,拥有资源规划、炼化生产、油气储运及零售终端建设、运维等多方面的技术基础与整合优势, 为了全面总结和提高我国氢能源行业取得的成果,优化氢能源产业链,加强深层次合作,继续搭建氢能源业主单位、设计院、工程建设(EPC)、运营与装备制造厂商整个产业链平台,合力推进技术创新和商务交流,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北京石油学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主办定于 2019 年 12月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召开“中国石油石化氢能源发展论坛暨制氢与加氢站设备与材料技术推广会”。大会将邀请国家工信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委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延长石油等集团公司的相关领导和我国能源领域院士、知名专家,以及国际氢能源企业、研究机构技术负责人出席大会。大会将重点探讨行业内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煤制氢、氢气纯化、加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氢能技术及加氢站建设设备技术与建站路线与运营分析。广泛交流推广、集中展示各单位在“氢能源”所取得的新成果、新进展,积极申报“氢能源”建设重点示范单位。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会议拟邀请院士、专家
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中国工程院曹耀峰院士,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中国工程院王基铭院士、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戴彦德、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徐春明。
二、会议主题
大会将以“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助力氢能源装备国产化、搭建氢能源技术交流合作平台 ,大力推动我国石油石化氢能源优势技术和标准化建设,推动我国氢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召开时间与地点
会议时间:2019年12月20日(19号报到)
会议地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四、会议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石油学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承办单位:北京石油学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北京中际油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会议将由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北京石油学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单位的领导、专家、教授组成会议组委会和学术委员会,负责会议的各项组织与服务工作。
五、大会交流内容
(一)政策、资源与市场
1.氢能源产业链发展前景与政策解读;
2.国内外氢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情况;
3.石油石化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情况;
4.我国氢能产业链发展与投资机会分析;
5.油、气、氢、电与非油品业务混合的合建站路线与运营分析;
6.加氢站的设计标准及工程建设配套设备技术探讨;
7.我国制氢、储氢、加氢、运氢设备技术;
8.我国氢能源的现状、发展、挑战、对策、设备国产化、工程技术、智能化、技术经济等。
(二)氢能源全产业链工艺技术
1.化石燃料制氢、工业副产氢与水电解制氢技术现状及应用前景;
2.煤制氢、氢气纯化、加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氢能技术;
3.可再生能源制氢加氢一体化设计技术;
4.液氢的生产技术、储运、经济性和适用情景分析;
5.不方法制氢生产技术、储运、经济性和适用情景分析;
6.不同路径氢气储运技术、成本及竞争力分析(包括高压气氢、储氢、管道氢气的储运技术、成本及竞争力分析);
7.制氢、提纯及杂质脱除净化处理工艺设备技术;
8.氢气检测和监测与分析仪器;
9.制氢工艺及配套技术;
10.加氢站工艺及配套技术;
11.高压气氢装置关键技术;
12.氢储运装备技术;
13.管道、阀门、储氢气瓶及运输储运设备技术。
(三)工程项目设计、建造技术
1.制氢项目设计工程建设;
2.加氢站场设计工程建设;
3.加氢站装置性能化安全设计及评价技术;
4.超高压(500公斤)加氢站设计建造技术;
5.加油站和加氢站融合设计工程建造技术;
7.氢能源项目建设思考与经验交流;
8.制氢及加氢站标准探讨分析及成果经验交流。
(四)加氢站场
1.加氢站核心设备技术(氢气压缩机、高压储氢系统、氢气加注机);
2.调压干燥系统、氢气压缩系统、储气系统、售气加注系统和控制系统;
3.制氢及加氢站场设备设施安全防腐解决方案。
(五)氢储运
1.氢储运安全设备及技术;
2.氢储运槽车相关设备及技术;
3.氢储运罐箱运输相关设备及技术;
4.氢储运汽车绝热存储及工程机械设备应用相关技术。
(六)氢能源装备技术及材料;
1.高压储氢罐装备技术及材料;
2.低温液态储氢备技术及材料;
3.高压氢气压缩机技术及应用;
4. 制氢、液化、储运、氢能应用装备,氢燃料电池、加氢站成套设备、车载供氢系统、加氢机系统设备、液氢储运设备技术、制氢与液化工厂设备技术、撬装式氢液化装置、液氢容器、液氢储运、氢气增压装置与加氢站、车载燃料供氢系统、配送和终端供氢装备、压缩机、泵、阀、瓶、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技术等。
(七)中国“石油石化行业氢能源”建设重点示范单位申报。
为推进和支持能源科技创新,为推进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科技进步作出贡献,请各企业总结“先进制氢技术”,加氢站建设、氢能源先进装备等新技术在加氢站建设与制氢中的应用,梳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可商业化”的管理和技术成果,并在大会上采用展板呈现、实物展示、模拟演示、视频播放等多种方式进行集中展示,大会颁发中国“石油石化行业氢能源”建设重点示范单位铜牌。
六、参加人员范围
1.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和专家;
2.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
3.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神华、延长石油集团等单位主管领导和专家;
4.氢能源业主、加油站、工程设计、工程建设、新能源处、工程公司等单位的计划处、设备管理、科技与信息、安全环、装备采购等部门领导、专家、技术骨干;
5.地方政府和油气销售公司主管领导和专家;
6.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领导与研究人员;
7.制氢、储氢、加氢、运氢管道设备与材料供应商与科研依托单位及国内制造商(含合资)企业负责人和技术服务、销售人员等。
七、征集论文要求
投稿论文要紧扣会议交流内容,能反映和代表当前我国及全球氢能源技术坚实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水平,投稿论文不要涉密。
1.大会筹备组将组织专家对征集的论文进行评选,从中推选部分论文作大会交流(具体事宜另行通知),并评选出优秀论文(设一、二、三等奖)。会议论文将整理汇编《2019石油石化行业氢能源发展论坛文集》。
2.论文格式要求。须同时提交论文的全文和详细摘要。
全文格式要求:
(1)论文全文字数一般不超过 8000 字(含图表),用 A4 (210×297mm)版面,Word 编排;
(2)论文书写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正文前摘要(150-200 字)、关键词(5-8 个)、正文、参考文献。论文后须附第一作者简介:内容和顺序包括第一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毕业学校和毕业日期、获得学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从事学科研究方向、详细通信地址、邮编、电话、E-mail 等。
3.征文截止日期为:
2019年12月10日
4.论文投送方式和地址:
通过E-mail发送至shiyouxuehui@163.com。查询联系人及电话:李宁 010-58607138。
八、报名方式及费用
1.参会报名:各单位可组团队集体报名,也可个人报名参加会议(可以为非论文作者),填写参会代表报名回执表(附后),请通过E-mail发送至shiyouxuehui@163.com或传真010-58607138,以表明可以参会。由于参会人数较多,石油缘宾馆房源和就餐环境有限,会议食宿根据回执安排,没有返回回执的人员,不接受注册,不安排食宿。
九、会议联系方式
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副秘书长:马林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周红军
北京石油学会秘书长:蒋兴荣
组委会秘书处:李宁、王燕、余颖、张茜
电话:010-58607138手机:18610967968
邮箱:cooopc@163.com
责编:jjj